行业资讯

政策信息当前位置:济南市纺织服装行业协会 > 政策信息

工业互联网引领纺织行业转型升级

人民网北京9月11日电(栗翘楚)近年来,纺织行业面临多方面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,消费端升级要求供给侧生产能力和效率不断提升,要求更高质量的产品、快速反应的柔性生产链,更高效率的生产协同和管理,同时,随着我国人口红利消失,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不断收紧,加之近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众多纺织企业成本大幅上涨,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。

纺织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,信息化、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成为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的关键。

工业智能助力印染企业降本增效

位于绍兴柯桥的英吉利印染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:英吉利印染)就利用工业智能助力印染企业降本增效。2019年8月31日,BinMade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英吉利印染全面上线。“现在整个工厂的订单、设备、生产过程、物料、排污、水质等数据都是联通的。我关心的像设备利用率、染色一次成功率、每天的能耗物耗成本等核心经营数据一目了然。此外,环保和安全对于我们印染企业尤为重要。该平台将VOC、工业水质、外排COD等数据与工艺和质量进行关联分析和预警,可以有效降低环保成本和压力,”英吉利印染的总经理王文俊指着屏幕说,“我下面的厂长、车间主任、计划员也都能实时了解他们各自关心的指标和进程。比如生产过程中,定型机烟道一旦温度过高,系统就会多通路报警,可以有效避免火灾事故发生。这些都起到了降本增效的作用。”

“我们用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台把企业内部的人、机、料、法、环数据全面采集和联通,再根据纺织印染企业的核心指标和业务逻辑进行建模,实现7*24小时的分析统计和监控预警,我们把这个称为工业智能(MI),相比起商业智能(BI),工业需要更实时更准确的过程协同和管理,必要性和产生的价值也更大,比如设备故障、人员安全隐患、火灾的提前预警,能大幅降低企业的成本和损失,”该项目的提供商北京数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黄福鑫介绍道,“像英吉利印染这样年产值在2-5亿规模的企业,通过我们的技术和产品,每年可以产生直接效益约500-800万元。”

数据思维引领纺织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

在工业智能(MI)的基础上,BinMade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还上线了智能排产、智能配色、供应链协同等通过数据沉淀和学习形成的智能优化和决策APP,由此形成采集、分析、挖掘、学习、优化的闭环。“数据在未来将成为企业和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最核心的资产,”黄福鑫说道,“我们不仅用技术和产品帮助企业将数据变为资产,将数据的价值最大化,更重要的是帮企业和这个行业形成数据驱动的思维。”

“纺织产业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过程中,先有产业的数字化,再有数字的产业化,我们要不断推动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。”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指出,“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纺织,现在正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,纺织行业由于技术和市场的共同推动,还将走在变革的前列。相比其他制造业,纺织有自己独特而复杂的业务流程和逻辑,其中不同领域的差别都很大,因此尤其需要懂纺织、专注纺织、又有技术实力的科技顾问和服务商。同时,需要加大政策引导,引入包括科技、资本等在内的各方力量,加速实现从产业数字化到数字产业化。”
当前,非织造技术和工业已经走向成熟,市场的需求不再只是数量上的满足,而是对技术、工艺和设备提出了更高要求,这也对非织造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东华大学纺织学院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系靳向煜教授作了《非织造技术》的分享。他详细介绍了非织造技术的基本特征、在各领域的应用,由于其轻质、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等特性,非织造布用于多个领域,如一次性医用纺织品和织物、土工合成、过滤和分离、防护工程、药物输送等。

靳向煜指出,未来,非织造行业发展应以创新为动力,以质量为基础,以市场需求为导向,加强质量标准建设,培育行业知名品牌;推进产业结构调整,提高企业竞争力;加强产需衔接,构建新型智能产业供应链;推进绿色制造,发展循环经济;注重科技进步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,充分把握内需市场增长和消费升级两大发展机遇,加速推进我国非织造行业实现质的飞跃。他还以《高速非织造成网加固技术与智能化》为主题,做了分享。

学习前沿技术,了解行业标准制定

上海市纺织工业技术监督所高级工程师陆秀琴作了《化纤、棉纺织标准制定》的分享。她就化纤、棉纺标准化的现状,标准的制修订流程以及如何编写标准进行了介绍。

多年来陆秀琴一直从事化纤纺织标准化工作。她表示,化纤行业的标准建设在行业提高产品质量,规范市场、促进贸易、衔接上下游产业,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据介绍,自2010年以来,中国化纤行业一直在努力将中国成熟的、具有国际水平的标准推向国际。陆秀琴还对基础标准、方法标准以及产品标准的具体类标准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与说明。就企业标准的制修订流程,陆秀琴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分析,她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化建设。

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王秀华教授作了《功能性纤维及其纺织品》的分享。她就我国化学纤维的发展、化学纤维的差别化和功能化、《化纤工业“十三五”发展指导意见》——纤维新材料做了详细介绍。

她就差别化纤维和功能纤维的分类、各自特点及新产品开发与应用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,还介绍了几种国外的特色新产品,指出绿色化(原液着色、常压可染、生物质纤维、生物可降解纤维、废旧纺织品回收利用等)、多功能复合化(纤维外观、亲肤、功能、舒适性等)是新产品开发趋势,其中,在《化纤工业“十三五”发展指导意见》中,纤维新材料是规划第三部分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,企业要重视纤维新材料:包括差别化、多功能纤维品质提升、高性能纤维产业化工程和生物基纤维产业化;绿色制造;智能制造;品牌与质量提升。

此次课程,围绕企业战略的制定,市场战略研究专家李琰作为此次讨论环节的导师带领同学们就《你所在的公司是如何制定市场战略的?》问题进行讨论。在该环节,学员们被分为四个小组,分别采用PEST、SWOT模型以组内成员企业情况为分析对象,进行探讨。学员们积极参与到了讨论交流中,以多个真实的行业企业为案例进行交流,围绕议题与团队一道进行分析,并汇总形成各组的意见。两个多小时的交流与讨论,不仅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战略的制定有所建议,也让更多的学员学会了以更广阔的视角观察、剖析企业的发展。

课程期间,学员们还前往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,参观了丰原聚乳酸长、短纤生产线,了解聚乳酸纤维在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处理、纺丝、后处理工序、切断、打包等具体流程。此外,还到纺纱车间里,参观了聚乳酸纤维纺纱工序。结合学习到的纺丝知识,学员们从理论到实践,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。

上一篇:常见的后整理工艺 下一篇: sdrrrr